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SciteSore by SCOPUS

Peer-review monthly academic journal.

About

Human Ecology is a monthly peer-reviewed Open Access journal with the main focus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s of human ecology and public health.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review papers, and educational materials on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primary audience of the journal includes health professionals, environmental specialists, biomedical researchers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Editor-in-Chief

Publisher

Publications

  • monthly issues
  • continuous publication in Online First (Ahead-of-Print)
  • immediate Open Access with CC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 articles in Russian and English

Indexation

  • SCOPUS
  • Google Scholar
  •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 Russia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Web of Sciences)
  • Norwegian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Data
  • VINITY
  • Global Health
  • CAB Abstracts
  • ProQuest
  • InfoBase Index
  • EBSCO Publishing (EBSCOhost)
  • CyberLeninka

The journal is registered with the Federal Service for Supervision of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ss Media and  Federal Service for Monitoring Compliance with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aw PI № FS77 - 78166 from 20 March 2020


公告 更多公告...

 

'Human ecology' 期刊开始发表中文文章

已经提交: 02.08.2024

 

'Human ecology' 已开始发表中文文章。 从第 1 期(2024 年)开始,每篇文章都将附上必要的中文数据(标题、摘要、关键词)。 此外,该杂志的编辑开始接受作者的中文手稿。


 

最新一期

卷 32, 编号 6 (2025)

完整期次

REVIEWS

现代俄罗斯和国外残疾男性(包括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社会工作与康复范式:学术综述
Rostovskaya T.К., Fomina O.E., Rocheva Y.S.
摘要

现代俄罗斯与国外残疾男性(含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社会工作与康复的理论范式综述。文章回顾了残疾理论模式的发展历程:从经典的医学模式和社会模式,发展到现代的整合性概念,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主体-资源取向模式。特别关注男性气质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在残疾男性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作用。

文中分析了基于医学-社会方法的实证研究成果,亦探讨了有关自我保护行为、家庭福祉、人口生活质量以及残疾人生活正常化的相关理论。此外,综述还纳入了受访者关于社会康复机制、政府和社会支持措施,以及残疾男性遭遇污名化现象的意见。尽管公众对残疾的态度已有改善,但在制定有效的社会、医疗和心理康复方案方面仍存在科学与方法论层面的不足,特别是在为包括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在内的残疾男性提供家庭、就业与社会支持方面。

因此,本综述为残疾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对现代方法的综合分析,评估其在俄罗斯背景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社会政策的现代化提供建议,包括发展跨学科康复项目, 以及在与残疾男性工作的实践中纳入性别特征的考量。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377-389
pages 377-389 views

ORIGINAL STUDY ARTICLES

俄罗斯海军现役军人初发病率的医学统计指标(2017–2023年)
Evdokimov V.I., Mosyagin I.G., Kuprijanov S.A., Fefelov D.I., Pluzhnik M.S.
摘要

论证。俄罗斯海军现役军人的职业活动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储备下降,并促进职业加速性疾病的发生。

目的。展示俄罗斯海军现役军人初发病率在7年(2017—2023年)期间的动态变化及结构特点。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析了按3/MED表格格式的发病情况报告。不包括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军人所患疾病和创伤数据。由于近年来疾病名称和分类条目的调整,报告数据的分析时间范围限定为2017—2023年。将疾病与《国际疾病与有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10)的疾病类别及主要病种对应。发病率按每1000名军人(‰)计算。统计分析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结果以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误(M±m)表示。

结果。俄罗斯海军的初发病率低于全俄武装力量的总体水平。年均发病率为565.47±16.41‰,约占全俄武装力量初发病率总量的11.0%;初发病率首位为呼吸系统疾病(X类),年均水平298.53±11.54‰,占结构的52.7%;第二位为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XIII类;61.12±3.07‰,占比10.8%);第三位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 (XII类;41.60±3.63‰,占比7.3%)。三类疾病合计占结构的70.8%。共确定30种主要病种 (或病种组),其合计占比为65.5%。

结论。所计算的发病率指标在舰队组织实施预防措施时可作为参考值。针对主要疾病类别和主要病种的预防、早期发现、治疗与康复,有助于显著降低俄罗斯海军现役军人的发病率。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390-398
pages 390-398 views
不同侧化表型孕妇在不同压力水平下的激素状态特点
Botasheva T.L., Grigorian A.K., Deriglazova O.I., Kudrin R.A., Gorbaneva E.P., Zavodnov O.P.
摘要

论证。长期居住在战区的孕妇在调节过程的适应性特征方面具有较高的压力易感性,这一特殊人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女性机体的形态功能不对称性(侧化表型)是影响压力耐受性的重要体质特征,其中神经和体液调节环路在压力耐受性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目的。探讨长期居住在战区的孕妇在不同压力水平下的激素状态特点,并分析其与侧化体质类型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设计:本研究为前瞻性、抽样、比较性研究,采用非随机分层全群抽样,纳入年龄18–28岁、首次单胎妊娠且妊娠过程无并发症的孕妇,这些孕妇在临床、激素、生化、超声及多普勒检查中均未发现产科病理表现,并且在孕前已在相应地区连续居住不少于三年。研究内容包括侧化表型鉴定、压力水平评估、循环系统适应潜能、情境性与特质性焦虑、激素谱、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参数测定。

结果。研究发现,右侧化表型孕妇以低压力水平为主,而双手灵活型孕妇中高压力水平更为常见。来自Donetsk和Lugansk人民共和国的孕妇,其6-硫酸氧基褪黑素水平(平均降低35.1%)和性激素水平(降低12.6%)较Rostov州孕妇显著偏低。在侧化表型的分型中,双手灵活型孕妇表现出最高水平的应激实现类激素。多因素分析(决策树模型)显示,在Donetsk和Lugansk人民共和国孕妇的压力耐受性形成机制中,循环系统适应潜能、褪黑素水平、性激素与应激释放类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和年龄占据主导地位。而在Rostov州孕妇中,影响因素的优先顺序为应激反应实现类激素水平、情境性焦虑水平以及血液系统指标。

结论。在双手灵活型侧化体质孕妇中,应激反应实现类激素分泌较高且褪黑素分泌降低,高压力水平的发生率显著更高,无论居住地区如何,这提示该类型相比极端的右侧化和左侧化表型更易受压力影响。来自Donetsk和Lugansk人民共和国的双手灵活型孕妇高压力水平发生率(高1.8倍)较Rostov州孕妇更高,表明在迁居前长期居住在战区的孕妇在压力耐受性方面下降更为明显。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399-412
pages 399-412 views
基于出生登记数据的研究:母亲吸烟对足月单胎新生儿胎盘重量及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的影响
Kharkova O.A., Postoev V.A., Usynina A.A.
摘要

论证。孕期母亲吸烟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关于吸烟与胎盘形态学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有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亲孕期吸烟与胎盘重量及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Murmansk District Birth Registry。纳入对象为妊娠满37周的足月单胎分娩病例。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胎盘重量标准评分 (低、中、高)及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与孕前及孕期吸烟的关联性,包括每日吸烟支数。

结果。男婴胎盘平均重量为534.1克,女婴为523.7克。在孕期吸烟者和孕前吸烟者中,胎盘重量标准评分较低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从未吸烟的女性。调整后的相对风险比(relative risk ratio, RRR)分别为:孕期吸烟者为0.75(95%置信区间:0.70–0.81),孕前吸烟者为0.86(95%置信区间:0.76–0.97)。与此同时,孕期吸烟者及在首次产前就诊前戒烟的孕妇胎盘重量标准评分较高的发生概率显著更高:调整后RRR为1.35(95%置信区间:1.25–1.45), 孕前戒烟者为1.21(95%置信区间:1.09–1.36),与从未吸烟者相比。

在孕前和孕期吸烟的女性中,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标准评分较低的发生概率低于从不吸烟的女性(孕期吸烟者的调整后相对风险比为0.76(95%置信区间:0.70–0.83);孕前吸烟者为0.87(95%置信区间:0.77–0.97)),而该比值标准评分较高的发生概率则更高(孕期吸烟者的调整后相对风险比为1.52(95%置信区间:1.43–1.63);孕前吸烟者为1.18(95%置信区间:1.06–1.31))。此外,研究还发现,孕期每日吸烟支数与胎盘重量及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的标准评分之间呈现负向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本研究发现,孕期吸烟者及在首次产前就诊前戒烟的孕妇,其胎盘重量和胎盘重量与出生体重比值较高,其中孕期吸烟者的该关联呈剂量依赖性。这证实了,不仅完全戒烟,减少每日吸烟数量亦可降低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该发现可作为促进吸烟孕妇实施妊娠不良结局一级预防策略的重要动机工具。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413-421
pages 413-421 views
考虑民族归属因素的Nenets Autonomous Area儿童饮食偏好
Shepeleva O.A., Unguryanu T.N., Degteva G.N., Simonova N.N., Novikova I.I.
摘要

论证。生活在北极地区严酷气候条件下的儿童是最为脆弱的年龄群体之一。在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各主体中,Nenets Autonomous Area在儿童人口所有疾病类别的初发病率方面均属高风险地区。居住在Nenets Autonomous Area的儿童饮食偏好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目的。识别Nenets Autonomous Area儿童的饮食偏好,并结合民族归属因素。

方法。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调查了7–17岁、就读于Nenets Autonomous Area普通教育机构的儿童食品摄入频率及饮食偏好情况。根据民族归属将受试儿童分为两组:第1组为原住民族儿童,第2组为非原住民族儿童。对定性变量采用相对频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使用Pearson χ2检验(列联表),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明确表内差异。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结果。共809名儿童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第1组209人,第2组600人。结果显示,儿童群体在部分食品类别的摄入频率方面存在不均衡。此外,民族归属对饮食偏好具有显著影响。第1组儿童在饮食中更频繁地加入鱼类、谷物、意大利面、豆类、腌制蔬菜、浆果制成果饮或果汁,其比例显著高于第 2 组(p <0.001)。每日食用水果的儿童比例在第2组显著高于第1组(p <0.001)。Nenets Autonomous Area 学龄儿童的日常膳食更常包括肉类、牛奶、白面包、水果、甜烘焙食品,而鱼类、发酵乳制品、黑面包、蔬菜、浆果的比例较低(p <0.05–0.01)。第1组儿童更偏好驯鹿肉、甜菜、云莓、越桔、蓝莓;第2组则更偏好牛肉、猪肉、禽肉(鸡肉)、蔓越莓。

结论。民族归属因素对饮食偏好有显著影响。Nenets Autonomous Area儿童的饮食结构不符合北极地区历来形成的极地型膳食模式。在制定膳食方案时,应更多使用当地传统原料生产的食品,并考虑不同民族群体的饮食偏好。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422-432
pages 422-432 views
形成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儿童健康的气候地理因素
Gritsina O.P., Yatsenko A.K., Trankovskaya L.V., Polnikov S.D., Potapova A.A., Garanina Y.A.
摘要

论证。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具有一系列特征,尤其是在气候地理方面,因此在制定旨在维护和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健康的预防措施时,必须结合该地区的区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依据与方法。

目的。研究气候地理因素对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儿童健康形成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性、观察性相关(生态)研究。基于生物气候严酷指数和标准等效有效气温的年均值,对该宏观区域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对2013—2023年间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各主体相关指标的数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特征性描述。研究了气候因素对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各主体0—14岁儿童和15—17岁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发现Far Eastern Federal District各主体在生物气候严酷指数和正常等效有效温度的等级排序方面具有相似性。所分析指标在变异性、年度差异性及动态稳定性方面呈现出非均质特征。明确了气候舒适度最优和最差的年份,这些年份在两项指标上的表现一致。研究证实,正常等效有效温度是评估远东地区气候严酷度更为敏感的指标。确定了儿童和青少年初发病率与生物气候舒适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两个年龄组初发病率与生物气候严酷指数和正常等效有效温度之间相关关系的共性与特性。

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受损的区域性风险因素的基础,并为制定针对该宏观区域的健康维护与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Ekologiya cheloveka (Human Ecology). 2025;32(6):433-442
pages 433-442 views